台灣情懷---常見的童玩區
  晒穀場
 

在那一個年代的孩子,沒有電腦也沒有電視遊樂器...,不知道什麼是公園,什麼是遊樂園,只能拿著紙牌在地上打玩,在泥土堆上彈彈珠 ...,只能利用玩伴一起來玩遊戲...,呼朋引伴不是要去打羣架,而是要去玩官兵捉強盜,所以田邊、巷道、晒縠場、溪邊到處都是遊樂場。

「叔叔什麼是童玩?」這是一位小一的小朋友問我的問題,她也不認識什麼是稻子?什麼是晒縠場?

 
  庭院廣場&百年老樹下
 

過去的孩子們沒有所謂的玩具...,但有眾多結合先人智慧及鄉土文化生態的團體活動及童玩品,如躲迷藏、木頭人、老師好、過五關撿沙包釣魚、抓蝦子、打ㄆ一ˋㄅㄛ、...這些過去的遊戲..漸漸的在我們的心中淡化而去...。  

筆者土生土長在台中市開墾先驅的村莊,數十載歲月中,見證村莊的景物變遷,社會快速變更的過程中,傳統村落人心思維卻無法適應,所以衍生許多無法想像的溝通障礙。回想過去,展望未來,個人希望以小小力量,將台中市一個在某種定義下,僅存的村莊發聲出去,喚回以往純樸的人心及台灣人特有的情懷。

 
 
  田地
 


江慶洲 攝影(2003)
保留這樣的傳統...不是守舊,而是想找回真正屬於台灣的。現在的孩子們...討論的是 CS、天堂各式各樣的網路遊戲...電腦成了他們最好的朋友..而那些真心的與人相處之道...孩子們大概都遺忘了吧...曾幾何時...你們家的鄰居還在你家的門口大喊你的名字...出來玩跳高呢?